起底代理退保黑产,所谓的“全额退保”真的是全额吗?
“代理退保”,如今已经形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黑色产业链条。
近年来,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专门以“代理全额退保”、“代理投诉”为业务的组织和机构。不法分子通过社交平台、短视频平台等渠道,煽动消费者委托其代理“全额退保”,并收取高额费用,更有甚者直接吞没退回的保费,或诱导消费者参与非法集资等犯罪活动。
很多消费者被所谓的“全额退保”所迷惑,在资金周转有困难时选择“代理退保”,但保费真的能够全额退回么?
日前,有媒体公开报道起底退保黑产,揭秘了退保黑产幕后的真相……
投保人30%至60%退还保费被中介拿走
当媒体记者化身投保人,加入一个近千人的“全额退保”群。当天先后就有7个人主动联系记者,询问是否有退保需求,并介绍了相关业务。
一位自称“XX工作室”代理退保机构的工作人员介绍,目前公司有2种“保证退保”的代理服务:一种是“学习”方式,即传授退保方法,让投保人学习如何与保险公司、监管机构交涉,以达到退保目的,此方式需提前支付4500元学费;另外一种是“指导”方式,即投保人配合退保对接人,将保险合同原件、身份证复印件等材料邮寄给代理方,交由对接人办理退保,此方式的收费标准是按所缴保费的30%计算。
随后,据该工作人员发来的一份《退保服务协议书》显示,退保分为2个流程:第一部分为“证据分析和取证”;第二部分为“法律材料的整理、撰写、顾问指导”。
在所谓的《协议书》中,多项条款均要求投保人与保险公司切断联系。例如,“投保人将指定保单代理退保权限委托给退保中介后,期间不能向保险公司办理其他保单的退保”“委托代理退保期间,投保人不能亲自向保险公司申请本金以外的利益,如利息补偿和各类名目的赔偿”等。
为证明“保证退保”的真实性,工作人员还像向记者发来多个“客户”的聊天截图和视频,甚至“客户”的姓名、头像、保单等私人信息均清晰可见:其中一位“客户”的一份保费为10646元的保单,在成功退保后,被收取4258元的手续费,服务费用高达40%。
在向多家代理退保机构询价后发现,退保服务费用要价不一,相差悬殊。退保中介往往能获得投保人累计所缴保费30%至60%的服务费,手续费率高昂,利润空间巨大。
消费者损失的不仅仅是高额手续费
选择了代理退保,您损失的不仅仅是高额手续费这么简单。
除了收取高额代理手续费这一非法目的,近年来,代理退保黑产还诱导消费者“退旧投新”,购买所谓的“高收益”理财产品或其他公司的保险产品,以赚取理财公司或保险公司的佣金。
更有甚者,还利用其所掌握的消费者银行卡及身份证复印件等材料信息,截留侵占消费者退保资金。
根据公开报道,近年来这类案件屡见不鲜。
2021年6月徐先生通过网络接触到“代理保险退保”信息,代理退保人员对其承诺可以帮助办理无任何损失的保险“全额退保”。徐先生急于将保险产品变现,轻信“代理退保”人员虚假宣传,签订了“代理退保”合同,将个人敏感信息、银行卡等交给“代理退保”人员办理所谓“代理退保”业务。“代理退保”中介组织未经客户同意,即从其银行卡内扣划3万元保证金,客户发现后,联系保险公司,在保险公司的协助下,追回1.3万元,剩余部分对方坚决不退还,并且拉黑客户电话。后客户联系所在保险公司,保险公司协助客户一同前往公安机关报案,几经周折才得以追回多扣划的款项。
如何才能不被黑产“薅羊毛”?
“代理退保”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,扰乱金融市场正常秩序。近年来,各地银保监局频频发布防范“代理维权”、“代理退保”等相关风险提示,在今年初各地银保监局发布的2022年工作会议内容中,“打击退保黑产”“整治代理退保乱象”被广泛提及。
作为消费者,如何才能避免被退保中介“薅羊毛”?
一、通过正规渠道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,不轻信“代理退保”“逃废债务”“征信修复”等虚假承诺,不参与违背合同约定、提供虚假信息、伪造证据、编造事实、违背诚信甚至突破法律底线的恶意投诉。
二、慎重对待所谓“全额退保”“退旧投新”“征信修复”“高收益”产品等宣传,识别非法“代理维权”陷阱,避免退保后再投保时由于年龄、健康状况的变化,面临加费或不符合投保条件被拒保。警惕被诱导购买非正规理财产品,误入非法集资陷阱,使自身权益受到损害。
三、远离非法“代理维权”,不向他人泄露自己及家庭成员的身份证、银行卡、电话号码、支付密码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,更不将银行卡交与他人,避免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倒卖、利用,侵害自身利益,甚至卷入电信网络诈骗。
中荷人寿温馨提示,谨防“代理退保”新骗局,一旦遭遇“退保诈骗”等不法侵害,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,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
(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《证券日报》公开报道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