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案说险 | 警惕“代理退保”陷阱!这些套路一定要看清
你是否想过:当辛苦攒下的养老钱遇上“全额退保”的诱惑,会发生什么?近年来,“代理退保”骗局如同幽灵般缠绕着保险消费者,尤其对风险识别能力较弱的中老年人伸出黑手。他们用“100%成功”的虚假承诺撬开信任缺口,再以恶意投诉、信息倒卖等手段实施连环收割——68岁的王女士就因一次公园偶遇,差点让交了8年的养老保单变成“诈骗道具”。
案例:
68岁的王女士在公园散步时,被自称“金融维权专家”的小李搭讪。对方承诺“全额退保”且“不成功不收费”,正好王女士因家中急用钱,想退掉已交8年、每年2万的养老保单,便信以为真。小李通过微信向王女士发来伪造的“成功退保案例截图”,还提供了一份编造的“投诉模板”,要求她抄写签字。然而,在办理退保的过程中,保险公司核查发现,回访录音中王女士曾确认“知晓风险”,微信记录也显示她多次咨询条款细节。因此保险公司不予受理,造成退保失败。
退保失败后,王女士找小李退回自己签字的材料,小李却突然要求王女士支付8000元“保密费”才能拿回材料,王女士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。更糟糕的是,她之前提供的身份证和银行卡信息已被转卖给诈骗团伙,导致账户异常登录,幸亏家人及时发现并挂失了银行卡,才避免了财产损失。
四大套路揭秘:骗子如何步步设局?
一是伪装身份,获取信任。小李自称“金融维权专家”,利用伪造的成功案例和虚假承诺,轻易获取了王女士的信任。
二是编造材料,诱导签字。小李提供编造的“投诉模板”,诱导王女士虚构销售误导情节,试图通过虚假投诉达到退保目的。
三是勒索“保密费”。退保失败后,小李以“拿回材料”为由,勒索高额“保密费”,进一步榨取受害者的钱财。
四是信息泄露造成二次伤害。王女士提供的身份证、银行卡等个人信息被转卖给诈骗团伙,导致账户安全受到威胁,甚至可能引发后续诈骗。
三招筑牢安全防线!普通人必看防骗指南
1. 珍视保障,谨慎退保:保单是家庭风险的重要屏障,不要因一时冲动轻易退保。
2. 认准正规渠道,远离“野路子”:对金融产品或服务有疑问,应通过正规渠道提出合理诉求,可以优先选择与金融机构协商解决,拒绝任何"路边专家"和"特殊渠道"。
3. 严守信息安全,拒绝委托代办:保单信息与身份证、银行卡等,都属于核心隐私,切勿随意透露!不签署空白委托书,不让他人操作手机。提交证件复印件时,务必标注"仅用于XX业务"。
在此,中荷人寿温馨提示您:
代理退保=诈骗产业链
这类骗局本质是披着“维权”外衣的信息收割与二次榨取,一旦陷入,不仅钱没了,还可能面临保障中断、信息泄露,甚至因参与伪造证据惹上法律风险!
转发提醒身边人,尤其是长辈:养老钱不易,别让骗子钻了空子!
案例来源:开封网